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景区也逐渐走向智慧化。各景区都在规划及建设智慧景区方案,并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大幅操作。但是,我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尚不完善,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智慧景区建设缺乏有效规划,导致重复建设
早年,已有很多景区进行了一些所谓“智慧化”的建设,例如搭建硬件设备为主的视频监控、安装简单程序的票务闸机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监控设备仅用来拍摄记录某一个点的画面已远远不能满足景区的需求,现代化的球形摄像头、人脸识别摄像头、客流统计摄像头等等成为更加主流的选择方向。那么原有摄像头的景区只得将原有监控系统换掉,一切推倒重来。票务系统同样如此,在国家政策的要求驱动下,身份证识别、人脸识别、分时预约逐渐成为景区的新要求,那么对于原有的票务系统只能进行更换,进行再次重建。那么选择一个适合景区长远发展使用的、可升级、可更新的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景区建设缺乏适合的管理模式
景区的运营管理实质非常复杂,景区的工作人员、来往的游客、车辆船只、设施设备等的管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景区的管理层往往又只有极少量的人员,那么如何通过少量人员来对整个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安排就成为景区共同面临的问题。综合性管理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整合景区内的各种资源,将景区的人、事、地、物、情都集成在一个综合管理平台上,从而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智慧景区建设缺乏长期投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景区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现有信息化模式可能满足当时的需求,但未来必定会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技术服务于智慧景区的发展。部分景区将信息化看作一次性投资,建设后就不追加投资,这样只会造成智慧化建设停滞不前。其实,智慧景区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对于智慧景区的更新,必定需要进行长期的投入。另外,在现有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当中,很多景区会选择向百度、阿里这样的大数据公司进行购买大数据服务,这样的数据也是按照使用的年限进行计费,于此,景区就需要一个长期的投入过程。

综上所述,智慧景区的建设体现了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景区管理、经济投入、景区发展规划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首先需要政府部门注重引导,并在资金及政策上加以支持;其次,需要景区建设者和管理者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智慧景区建设的必然性,并改变思路,智慧化必然成为景区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江苏路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是智慧旅游全场景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基于景区和全域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 ,提供景区网络规划、数据融合服务、景区智能化建设、商业系统整合、游客服务系统建设、全网营销平台建设的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功为国内30个以上景区提供产品服务。更多有关智慧景区、智慧全域旅游解决方案请拨打24小时热线400-666-1947。欢迎致电垂询!